本報記者 鞏崢
  本屆市“兩會”上,調整升級中心城區業態的話題備受關註。昨天,西城區委書記王寧、區長王少峰二位代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,要“下決心啃硬骨頭,在不符合首都核心區特征的產業上做減法。”西城包括“動批”在內的全部91個業態落後的商品交易市場,將陸續進行轉移、撤並、調整、升級。王寧表示,西城將從產業外遷、產業升級入手,分類分步予以調整,最終要達到“以業控人”的效果。
  91家市場有商戶2萬餘家
  資料顯示:西城區註冊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有91家,經營面積61.34萬平方米,共有攤位24827個,商戶22844家;年交易額達到65.75億元。其中,近20%是小商品批發市場。
  對於各界近來高度關註的“動批”,王少峰說,該區域現有服裝批發市場9家,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,經營面積20萬平方米,攤位數1萬餘個,從業人員3萬多人,日均客流量6萬到7萬人。另外,在該區域還聚集了20多家物流公司。“這些市場形成於改革開放初期,上世紀90年代迅猛發展,它們的庫房在居民樓地下室、物流在馬路上、分揀在攤位前,質量也缺少監督,這樣的狀態與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日益不相適應,給城市交通、環境、安全帶來許多管理上的問題,周邊群眾的意見也非常大。”王少峰說。
  王少峰將“動批”搬遷形象地比喻為“螞蟻啃骨頭”。目前,政府部門正在與商戶挨家懇談。
  盛金商廈等7家市場已關
  王少峰說,西城區政府已制定計劃,包括“動批”在內的所有市場都將改造升級;不具改造條件的堅決關閉。
  目前,西城已關閉了7家市場。最早閉市的盛金商廈,位於天橋地區南中軸路旁。曾經,這裡聚集著400多家商戶。現在,通過建設天橋演藝區,整棟大樓已被收購過來,改造成為了天橋藝術大廈,已引進了23家文化機構。“今天上午剛剛得知,劉恆、鄒靜之等文化名人工作室都已進駐。”王少峰說。
  最近一個多月,又關閉了兩家市場。其中就包括南城百姓熟悉的通恆萬龍市場。該市場位於白紙坊街道半步橋街內,經營農副產品、舊傢具、舊電器……日日車水馬龍。錶面“繁榮”背後是諸多安全隱患。
  去年12月31日,隨著百餘家商戶逐漸清退完畢,經營了10年之久的通恆萬龍市場永久停業關閉,16000平方米的市場,現已清理得乾乾凈凈,1100名流動人口也得到了有效疏解。另一處是位於廣內地區的天陶市場,它將在本月21日徹底關閉。
  配套服務跟著“動批”外遷
  “雖然‘動批’外遷最後的目的地尚未確定,但政府肯定會將配套服務一同輸出,讓遷出的商戶在當地能安居樂業。”王少峰代表說,相關單位正在與兄弟省市聯繫,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,安排相關業態外遷,比如服裝業轉到廊坊,箱包業轉至白溝,傢具小商品業則移到香河等。
  未來的動物園地區,將瞄準服裝設計、展覽等產業,開辦高端的服裝節,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  西城還有4萬多家個體戶,政府將鼓勵他們進行重組或者合作,轉成股份合作企業,打造有一定規模、符合城市定位的小型商場。通過這種規模經營,還能增強個體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。“眼下,金融街的不少機構已經開始謀劃,將過去的小散商戶改造,建成‘車庫咖啡’那樣的場所。”王少峰說。  (原標題:西城91家市場陸續遷移改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gjelae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